当前位置:首页
沸腾的“农谷” ——荆门屈家岭打造中国农谷观察
  发表时间:2013-10-09  阅读次数:2103

湖北日报讯 记者 杨富春 通讯员 陈文萍

屈家岭,以长江中游农耕文明遗址闻名,为农祖圣地。 作为国有“五三”农场所在地,它是我省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。 随着管理体制划转荆门市,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获农业部同意,“屈家岭·中国农谷”建设正如火如荼。

  沸腾的“农谷”

武荆高速公路石龙口下,穿过太子山国有林场,迤逦前行,便来到屈家岭。到年底,一条20公里长的旅游公路将连通高速,拉直屈家岭与外界的距离。 走进屈家岭,恍如闯进一个大工地,林立的脚手架撑起座座厂房与高楼。安能生物质发电、福美莱油脂加工厂、工业淀粉项目、农贸大市场、建材大市场雏形初现。 管理区工委书记汤旺林说,屈家岭正打造从粮食生产、加工、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,以此增加农业竞争力。 目前,管理区有省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。去年,农产品加工实现销售收入3.35亿元。 屈家岭拥有耕地14.5万亩,林地10万亩,果园3万亩。2007年,该区被农业部列为全国100个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。2010年,屈家岭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通过农业部审批。 有了新的奋斗目标,曾一度彷徨的8万屈家岭人找准航向,开始二次创业。

  失落中的奋起

创建于1953年的“五三”农场,有着辉煌的过去。作为我省创建最早、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场,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在这片荒无人烟的沼泽地,垦殖出大片良田,为国家贡献大批优质粮棉油。 只是,到了上世纪90年代,当市场经济的大潮荡涤到这片世外桃源般的农场时,早已习惯统购统销模式的农场人有点不知所措:粮食卖不出去,企业开始倒闭,农工们发不出工资。 2001年,“五三”农场划转荆门市属地管理。随后,全省企业改制,屈家岭在阵痛中摸索前行,万余名职工分流,生活艰难;1.2万名农工待遇因相关政策规定原因引发不稳定因素。 再也不能这样活。2010年,管理区新班子上任,面对艰难时局,分析自身优劣:历史包袱固然沉重,但优势更多,农场大片国有土地是宝贵财富;农场人有战天斗地、坚忍不拔的拓荒精神;屈家岭文化遗址、全国最大的梅花鹿单体养殖基地、全省最大的黄桃基地,这些旅游资源不可小觑。 屈家岭管理区现代农业示范区随即出台,由优质农产品集中生产区、工业园区、生态文化旅游区和城镇发展区四大功能区构成。 优质农产品集中生产区,包含畜禽养殖区、梅花鹿养殖区、果树种植区和生态蔬菜种植区,形成5万亩黄桃、1万亩蔬菜、1万亩红薯种植、万头梅花鹿养殖基地。 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,入驻企业10余家。利用农产品资源优势,重点打造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,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,艾斯曼食品去年出口额达900万美元。 生态文化旅游区方面,总投资3亿元的屈家岭遗址公园、总投资2亿元的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、投资额2亿元的月湖度假村以及四星级酒店项目均已开工建设。 城镇发展区,包括屈家岭中心城区,何集、长滩两个中心集镇以及9个中心村,结合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,均纳入计划。一个崭新而充满活力的屈家岭,开始露出她娇艳的模样。

  打造宜居宜业新城镇

如今的屈家岭中心城区,有3万人口,在建的商品房面积达200万平方米,可入住1万户,容纳3万人口。 房子有人买么?俏得很,现房几乎被一扫而空,房价从两年前的不足千元跃升到近2000元。 汤旺林说,屈家岭周边有10个乡镇,聚集50多万人口。他们离所在县市的距离,比屈家岭远。10年内,屈家岭将成为周边50公里范围内最具吸引力的经济、文化中心,城区人口达15万人,达到一个县级市规模。 随着城区“四纵四横”的道路拉开骨架,五三汽车客运站、万佳商业步行街、四星级的五三大酒店、五三国际俱乐部以及按五星级标准设计的安能会务接待中心的动建,屈家岭旅游休闲度假天堂的地位正在凸现。